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技能大赛 > 赛事动态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吉林省赛区第二次培训成功开展

发布时间:2022-10-01

为更好地开展2022年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相关工作,使参赛者更好地掌握竞赛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仿真创新应用能力,吉林省赛区组委会在第一次培训取得良好反响后,再一次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线上免费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6月15日至18日每晚20:00-21:30。本次培训邀请到了经验丰富的虚拟现实高级工程师赵锟老师、吉林大学韦军教授、北京本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王戈经理、陶铭楠老师、王璐老师、李秀东老师等。

6月15日晚20点,赵锟老师开启了本轮培训的第一讲。他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虚拟仿真系统的表现形式,包括电脑端PC仿真、WEB端仿真系统、VR头盔仿真软件、AR增强现实应用、桌面式VR仿真、立体大屏仿真;虚拟现实的表现形式:分布式虚拟现实、增强式虚拟现实、沉浸式虚拟现实、桌面式虚拟现实,通过生活中实际出现的例子,生动展现虚拟仿真技术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讲解了虚拟仿真软件设计开发流程,以及设计方案对企业和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介绍了虚拟仿真设计方案写作流程,并展示了相关的写作模板。

1.png

6月16日晚20点,赵锟老师在第二讲中以航空器维修实践作为示范教材分四个步骤来演示仿真设计方案的写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确定应用终端设备及对标、梳理本专业操作流程和根据对标产品在文档结构中填入内容。随后,赵锟老师介绍了设计文档模板的撰写:第一步为整体设计,包括硬件设备、运行环境、训练内容、参照产品、网络模式;第二步为系统界面架构,分为一级界面、二级界面、三级界面等;第三步为细分训练项目设计,包括内容概述、操作场景、操作工具以及操作步骤描述;第四步为界面设计。最后演示了虚拟仿真软件的成品,强调了设计文档对虚拟仿真设计的重要性。

2.png

6月17-18日晚20点,吉林大学的韦军教授对前两日培训遗留的问题进行解答、补充和分享。韦军教授将多媒体课件、PPT和微课串联起来,用实例生动展示了基于模块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PPT制作的课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北京本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王戈介绍了其团队和接下来的课程安排等:

1、团队介绍:公司架构分为虚拟仿真部门、视讯部门和平台研发部门。

2、软件开发流程:脚本确认(策划);三维模型制作、UI制作、特效制作和功能开发;测试并优化;交付与售后。强调了以下要点:本是制作软件的核心内容,场景模型要在保证效果质量的前提下缩减空间,界面要符合专业特色和操作习惯,特效要具备真实感,功能要全面。

3、课程安排:农业无人机点农药喷洒虚拟仿真操作,课程分为三维模型制作、特效制作和程序功能制作三个模块。

4、案例赏析:智慧海洋中心实时通讯系统,典型AAO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系统,深蓄电站全息投影展示平台。

3.png

陶铭楠老师向大家讲解并演示了三维模型制作的流程。建模工作的大致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定一张图片,建立低模;

2、展开并整理UV;

3、将模型导入Substance Painter,在其界面上进行绘制,并且观察实时效果;

4、用Substance Painter烘焙,得到基础贴图;

5、进行贴图绘制并导出。

王璐老师以制作农业无人机的农药喷洒项目为例,讲解了使用Unity软件制作特效的详细步骤。首先,在Unity软件中创建项目并导入相应的地形场景资源,随后,确定粒子的名称、发射数量、生命周期、颜色、材质等,最后设定喷洒特效。

李秀东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编程来实现无人机喷洒农药的程序功能。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到Visual Studio编程软件,建议大家在官网中下载相应版本。李老师以无人机的农药喷洒项目为例,通过对各项参数的调节,来控制无人机的重量、飞行的空气阻力、无人机的位移和旋转方向,从而控制无人机在喷洒农药时的自身形态。详细介绍了这个项目中用到的各种函数,并使用这些函数实现了无人机的开关、上升和下降、前后移动、倾斜等不同形态。

为期四天的培训吸引了来自吉林以及全国的参赛老师累计达到(待查询)人次,各位参赛老师对于虚拟仿真系统、仿真设计方案撰写、三维模型制作、特效制作、程序功能制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为本次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促进了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实践更好地融合创新。


Copyright © 2002-2021 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能力培训教育工程 版权所有
电话:010-6217920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学研大厦B座中国老教授协会 备案号:京ICP备19002842号-1
网站地图